等你来——为新阳光作文代言!
课程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初中 > 正文
略论杨朔散文创作寻觅诗意的构思法
2017年3月30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杨朔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生前写下的散文,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散文,在意境创造、诗意构思、人物描写、谋篇布局、语言风格等方面,形成了具有“诗的意境、诗的结构、诗的语言”的艺术个性,被文学界称为“杨朔模式”或称“杨朔体散文”,人们把他与刘白羽、秦牧并称为“当代散文三大家”。虽然“杨朔模式”出现了“时人所称道,今人所诟病”的现象,对其有褒有贬,但杨朔对我国散文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虽然由于他刻意追求“巧思”,而使一些散文结构雷同,一些散文缺乏生活气息,有人工斧凿的痕迹,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但是,他在散文创作中所总结的经验及其娴熟的写作技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特别是寻觅散文诗意的构思技法更是值得我们肯定和仿效。通读杨朔散文,我们不难发现其在散文创作中寻觅诗意的构思法主要有以下七种。
  1、善用比喻构思法寻觅诗意
  杨朔在创作散文时,总是把精力放在构思上,他曾对弟弟杨毓玮说过:“我写散文,不靠什么灵感,而靠‘巧思’。”杨朔的“巧思”方法很多,其中,运用比喻来构思散文,表情达意,是他最擅长的“寻觅诗意的构思法”。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岩石下的一泓清泉;山中的一树茶花,一片红叶,一簇樱花,一株海罗杉;自然风光中的瞬息奇观;昆虫世界里的一只蜜蜂、一群蚂蚁;古代建筑物中的埃及金字塔、万里长城;外事活动中一件小小的纪念品;火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总之,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自然景物,花木虫鱼,生活小事,即社会万象,杨朔都能随手拈来,并运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巧妙构思,精心裁剪,艺术表现,成为作品中熠熠耀眼的艺术形象,揭示出事物所蕴含的美好内涵和博大精深的哲理,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散文意境。
  杨朔的散文几乎每篇都采用比喻构思法寻觅诗意,以景物比喻人物,以物情暗示人情。在《海市》中把自然界奇幻瑰丽的“海市蜃楼”比喻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新渔村;在《香山红叶》中把“经过风吹雨打”,“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的“红叶”比喻老向导;在《荔枝蜜》中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的小小蜜蜂,比喻作劳动人民;在《野茫茫》中把“凶残的野兽”,比喻帝国主义者;在《秋风萧瑟》中把有形的万里长城,比喻无形的钢铁长城;在《樱花雨》中把“风雨中的开放的樱花”,比喻日本人民;在《雪浪花》中把“浪花”比喻老泰山;把“无数浪花”比喻 劳动人民;把“浪花”冲击礁石的“咬”劲,比喻劳动人民齐心协力改造世界、改造自然、塑造人民江山的顽强意志等等。由此可见,杨朔是运用比喻构思法寻觅诗意的高手。
  2、善用跌宕构思法寻觅诗意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指出:“一转一深,一深一妙,此骚人三味,倚声家得之,便自超出常境。”他认为写诗歌词曲婉转深厚才能产生妙境。司空图在《诗品?委曲》中强调诗歌境界犹如“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杨朔“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他深谙“语忌直,景忌浅,意忌露”三味,他写的散文,愈到后期艺术上就愈显得圆熟,尤其是愈重视“转弯艺术”,许多作品写得含蓄,曲折,耐人寻味。如《泰山极顶》便是这方面的佳作。
  文章开头写道:“泰山极顶看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紧接着写“我去爬山的那天,正赶上个难得的好天……”“同伴们都喜得说:‘明儿早晨准可以看到日出了。’”而“我也是抱着这个想头,爬上山去”。然后写一路上看到的秀美景色和名胜古迹。文章至此,作者主要是写天气之好,游兴之浓,心情之快,景色之美。当“我”登上天街后,为了保证明晨能早起床看到日出,“在青帝宫寻到个宿处,早早睡下”。就在读者正为“我”能实现夙愿而高兴时,作者笔锋一转,“可是急人得很,山头上忽然漫起了好大的雾,又浓又湿”,“我”明天能否看到日出,便成了一个谜?这时,读者的心像泼了一盆冷水。到了第二天凌晨,山头上的雾虽然消散了许多,但天还是阴沉沉的,日出确实看不到了。又在读者为“我”看不到“日出”而感到遗憾时,作者笔锋再转,为我们拨开了弥漫在眼前的重雾,领着我们去看另一个更加辉煌的“日出”:“如日之升”的祖国新貌。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杨朔运用跌宕构思法寻觅诗意,把散文写得像园林布景那样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扑朔迷离,悬念迭起,引人入胜,收到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又如《海市》也有这方面的特点,作者开始为读者描绘出奇光异彩的“海市蜃楼”,突出了“海市”迷人的景象,使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都以为可以亲眼目睹这千载难逢的人间仙境――海市蜃楼。可是,作者笔锋一转,写道:“只可惜这种幻景轻易看不见。”特别是“我来的不是时候”,想看到迷人的海市,“岂不是空想”。至此,读者那种涉奇的欲望顿时被打消。最后,作者笔锋再转,竟领着读者走进了现实的“海市”里去,而且现实中的海市――长山列岛,“比起那缥缈的幻景还要新奇,还要有意思多呢”。可见,杨朔深谙“诗文以曲为贵”、“盘马弯弓惜不发”才是佳境之理,行文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虚实结合,创造出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
  3、善用联想构思法寻觅诗意
  散文可以写人,可以叙事,亦可以写景,作者无论写什么内容,都要抒真情,重品位,扣题旨,即通过作品内容写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奏出时代的旋律,给人以艺术上的审美情趣。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善于借景言情,托物见意。杨朔写散文正是这样,善用联想构思法寻觅诗意,在描写“真景物”、抒发“真感情”时,把自然景物与社会现象紧密联系起来,把现实的图景与历史的画面紧密联系起来,把具体的形象与深刻的思想紧密联系起来,反复推敲,巧妙构思,揭示出事物深邃的内涵,创造出清新优美、诗意盎然的散文意境。《画山绣水》就是这方面的佳作。
  杨朔在《画山绣水》中,通过桂林山水去赞美祖国的秀丽,人民生活的美好。作者运用联想的手法,像画画似的,把桂林山水千奇百怪的形态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先写漓江的水――“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接着写漓江两岸的石峰――“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嶙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神奇的物件”;再写渐近阳朔境界漓江上的景色――“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真可谓是“满眼画山绣水,处处联想飞驰”。但作者并不是就山水写山水,跳不出“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名句的掌心,而是把大自然的千古杰作和人类的伟大智慧,把逼真的自然景物与作者浓郁的感情,把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把历史上劳动人民的斑斑血泪与未来生活的美好理想,把一个个具体形象与深刻的内蕴交织在画山绣水之间,真正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杨朔写作散文时,“正是想从一些东鳞西爪的侧影,烘托出当前人类的历史的特征。”最后,作者这样写道:“今后呢,人民崭新的生活里,一定会随着桂林山水千奇百怪的形态,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新的神话,新的故事,你等着吧。”这样的结尾,真是神来之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人以宽阔的联想,令人回味无穷,让人感到作者是在赞美祖国的秀丽河山和人民的美好生活,并为人们展现一幅崭新画图――人民未来的生活更加美好。通过改革开放,今天的桂林,水更绿,山更青,石更奇,景更秀,人民生活更美好,桂林人民造创出许许多多新时代的神话、故事。相信,杨朔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欣慰。
  《茶花赋》和《荔枝蜜》也是作者善用联想构思法寻觅诗意的佳作。前者从茶花联想到育花人,由童子面茶花联想到年轻的祖国欣欣向荣的新貌;后者由小小的蜜蜂“最爱劳动”,“酿的蜜多,自己吃得可有限”,“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的生活习性,联想到劳动人民辛勤劳作、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此外,《黄河之水天上来》、《印度情思》、《埃及灯》、《海罗杉――井冈山写怀之一》、《西江月――井冈山写怀之二》等莫不如是。
  4、善用抑扬构思法寻觅诗意
  杨朔写散文,不管写什么内容,除了善于运用比喻、跌宕和联想构思法寻觅诗意之外,还善用抑扬构思法寻觅诗意。《樱花雨》就有这方面的特点。
  杨朔在写《樱花雨》时,避俗求新,没有受到陈旧的羁绊和直接写樱花的束缚,并不是着重于写樱花的花色、花香、花容、花姿,而是立意写人,写人的情态,写人的灵魂。作者在塑造君子的形象时,先写她的懦弱和与世无争的性格:“君子平时就常受别人欺侮,美国兵对她就更不用说了。”作者对君子的孤独、懦弱的性格发出了感慨:“君子的苦难应该是时代性的,可惜在君子身上,我却看不见日本人民那种大无畏的时代精神。”正当作者哀其不幸,怜其不争时,耳边传来日本工人停电罢工的消息,“君子忍不住自言自语悄悄说:‘敢许是罢工吧?’从她那对柔和的眼睛里,我瞟见有两点火花跳出来,想不到这个怯生生的心灵里,也隐藏着日本人民火一样的愿望。夜来是我错看她了。”至此,我们才知道:君子看似是一个柔弱女子,其实她的灵魂不弱。作者从她那对柔和的眼睛里跳出的“两点火花”,看到了君子那种大无畏的精神以及和日本人民的斗争融为一体的品格,并让人们深深地认识到:“这风雨中开放的樱花,才真是日本人民的象征。”文章先抑后扬,由景到情,创造出形象鲜活、富有诗意的艺术境界。
  《荔枝蜜》也有这方面的特点,作者从“厌蜂”到 “赞蜂”的情感变化过程也是采用抑扬构思法。
  5、善用穿插构思法寻觅诗意
  穿插构思法是杨朔在散文创作中寻觅诗意常用的方法之一。杨朔的散文《金字塔夜月》、《茶花赋》、《画山绣水》等都是这方面的佳作。
  如在《金字塔夜月》中,杨朔通过猜想古色古香的帝王石像的年纪,从埃及朋友的口中了解到司芬克斯石像的年龄和埃及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后,一般来说,紧接着会有一大段叙述司芬克斯情况和埃及历史的文字,但是作者并没有这样写,而是运用穿插构思法,巧妙穿插了一段贩卖原子弹的美国商人们一边张牙舞爪的情景,并展开了一场“原子弹能不能毁了金字塔”的哲理讨论,从而把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作者对帝国主义者的憎恨和对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深厚同情寄寓于生动的画面里和鲜明的形象中,文章至此又为揭开司芬克斯脸上“神秘”表情的“谜”,染上了鲜明的时代色彩,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又如在《茶花赋》中,杨朔细听完花匠普之仁介绍各种茶花名称后,得知“童子面,花期迟,刚打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接着作者又询问了栽茶花技术、茶花树的寿命,当看到普之仁满是茧子的双手,沾着新鲜的泥土时,发出由衷的感叹:“美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行文至此,似乎可以收束全文,但作者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来一个穿插:“正在这时,恰巧有一群小孩也来看花,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不休。”“我说:‘童子面茶花开了’。”“普之仁愣了愣,立时省悟过来,笑着说:‘真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茶花更好看的花了’。”这一穿插并非“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既为升华主题做了深深的铺垫,又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年轻祖国欣欣向荣”的画图,富有诗情画意。
  再如:杨朔在《画山绣水》中,描写一点江上迷人的景色,讲述一个神奇的传说,两者相互穿插,一看一听,一听一看,亦动亦静,如痴如醉,诗意盎然。
  此外,杨朔的《海市》、《秋风萧瑟》、《蓬莱仙境》等,均有这方面的特点。可见,杨朔在散文创作中运用穿插构思法寻觅诗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6、善用点化构思法寻觅诗意
  点化构思法也是杨朔在散文创作中寻觅诗意常用的方法之一。翻开杨朔散文,不难发现他散文的诗意有一些是从古典诗章中点化而来。然而,杨朔又不像前人那样将古典诗章的诗意点化在同类体裁的作品里,而是避俗求新把古典诗章的浓郁诗意点化在散文的主题里和全文的布局中,创造出充满时代精神和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如脍炙人口的《荔枝蜜》就有这方面的特点。
  杨朔《荔枝蜜》的主题是从唐代罗隐《蜂》的诗意中点化而来,但杨朔不是摹仿前人,陈陈相因,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立新意,创新境。杨朔在咏赞蜜蜂时写道:“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蜜的生活。”杨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蜜蜂人格化,赋予蜜蜂以灵性,以物情暗示人情,使主题得到升华,创造出积极向上、充满时代精神的诗一般的意境。而罗隐在咏赞辛勤的蜜蜂时写道:“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诗中充满了消极悲观和不平之气。杨朔《荔枝蜜》的意境与罗隐《蜂》的诗意迥然不同。
  又如《香山红叶》是杨朔把古典诗章的浓郁诗意点化在全文的布局中的佳作。该文的诗意是作者从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山行》诗中点化而来。并以“霜叶红于二月花”作为全文诗意的基调。作者用“红叶”比喻老向导,托“红叶”火一样热情,言老向导的高尚品格,创造出充满时代精神的诗一般的艺术境界。
  此外,《黄河之水天上来》、《泰山极顶》、《秋风萧瑟》、《金字塔夜月》等都是杨朔把古典诗章的浓郁诗意点化在散文的主题里或全文的布局中的佳作。
  7、善用虚实构思法寻觅诗意
  杨朔在一篇散文中,常常运用多种构思法寻觅诗意。而虚实构思法也是杨朔在散文创作中寻觅诗意的常用方法。《荔枝蜜》就有这方面的特点。在行文中,作者先采用抑扬构思法,先写“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不大喜欢”,“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后来,作者了解到蜜蜂的生活习性:“最爱劳动”,“酿的蜜多,自己吃得可有限”,“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作者便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尚啊!”接着采用联想和比喻构思法,作者从蜜蜂“最爱劳动”的生活习性联想到辛勤劳作的农民;作者把蜜蜂的高尚品质比喻人民群众辛勤劳作、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最后,采用虚实构思法,作者在文尾写道:“这黑夜,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这个梦一点也不奇怪,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个梦,就是杨朔的自我写照,写出了藏在他心灵深处的崇高理想,表达了作者献身人民,为人类酿造甜蜜的精神生活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深深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和加入劳动人民行列的心愿。作者从“厌蜂”到“看蜂”,又从“看蜂”到“赞蜂”,再由“赞蜂”到“赞蜂式人物”,最后由“赞蜂式人物”到“梦化蜂”整个情感变化过程中,先抑后扬,善用联想,巧用比喻,先实后虚,把随处可感的生活真实熔铸到艺术的真实里和形象的塑造中,创造出清新可感,耐人寻味,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海市》也有这方面的特点,杨朔在一波三折的行文中先虚后实,虚实结合,巧用比喻,把散文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杨朔在散文创作中主要运用以上了七种构思法寻觅诗意。笔者认为,杨朔在散文创作中寻觅诗意的构思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作家杨朔在漓江(摄于1961年)

(来源:新阳光作文网/作者:黄巨龙)

责任编辑:文禾

【上一篇】 创新作文十大标准
【下一篇】 魔力构思图谱之问
学“我的”语文就上新阳光作文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资讯
说说
旗帜
学“我的”语文就上新阳光作文
若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致信邮箱(791541679@qq.com),我们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支持!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