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来——为新阳光作文代言!
课程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家庭 > 正文
说说家庭教育的特殊功效
2017年9月30日 ⁄ admin ⁄ 评论数 0+ ⁄ 已影响 +

人们普遍认为,未成年人的教育是学校的事,当教师的事,人们以为未成年人几乎都在上学读书,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学校的事,作为家长只要管好孩子的吃饱、穿暖、玩好就行。把对孩子的教育全部推给学校,把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作用看作是无关紧要的事,正是这种错误认识使家庭教育陷入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误区。

第一要提高认识,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德育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对于人的德、智、体、美、劳等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全面的作用,其中,对人的思想品德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甚至可以说起着“形塑”的决定性作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曾指出:“若孩子从小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虽生来怕狗猫但到大后也敢骑牛马的;虽生来不甚强壮到大后也会健康的。若家庭教育不好,小孩本来不怕动物,大来会怕的;本身身体强健的,大来会瘦弱的。”这表明,家庭教育对小孩身心发展的巨大作用。 他还指出,“小孩子好模仿,家中人之举动言语他大概是要模仿的。若家中人之举动文雅,他的举动大概也会文雅的;若家中人之言语粗陋,他的言语大概也是粗陋的。”可见人的行为举止、身心发展无一不受家庭的重要影响。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作用。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所以,作为家长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职责和重大责任。才能自觉主动履行家长的职责和重任。

第二要充分发挥身教、榜样作用。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而言,在环境教育中,最强大的影响力量莫过于父母的言传身教,这不仅是因为父母对孩子影响教育的时间长,有“滴水穿石”之效果,更在于父母是孩子出生后本能地学习适应自然和社会的生存方式的最直接甚至唯一的模仿榜样。加之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小学生自身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低,自我约束力不强,所以,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榜样。1、如与人相处要诚实守信,宽予待人,尊敬长辈,在家中要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处理家中之事要民主,生活上要讲文明礼貌。对生活要积极、热情、向上,要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价值取向,使他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非正确的;2、家长要注意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不要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带进家庭。如有的家长吸烟成癖,酗酒成性,有的麻将成瘾,赌博成性;有的家长不爱学习,文娱趣味低下,随意把不健康的书刊、音像制品带进家庭;有的家长经常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带到家中,言谈举止庸俗下流,随心所欲。家长们的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会使小学生在不自觉中慢慢接受,模仿并逐步形成类似的不良习惯,给学生的发展带来障碍。所以,家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第三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智轻德”的现象,就是没有摆正成才与成人之间关系的典型表现,其实,成人是成才的基础,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不能遵守社会基本的道德规范。没有基本的生活能力,没有贡献社会的意识,拼搏进取品格和吃苦耐劳精神,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突出成就的。换句话说,如果不注意成人教育,孩子即使成了杰出人才,对父母不思回报、缺乏爱心,对同事孤傲自私,对社会冷漠无情,这样的人才是没有什么价值的,甚至会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如杀人犯马加嚼不就是一个典型事例吗,又如现在许多家长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过高期望自己的孩子,导致学生心理不堪重负以至心理异常甚至导致自杀的事件屡屡发生;有的家庭重智轻德,过分溺爱,使学生滋生“娇”、“骄”二气,学生难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品质,因此,1、家长要切实改变重智轻德的倾向,在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同时,重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2、家长应自觉调整心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要实现教育角色和教育方式的转变。3、要实现家庭教育从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家长要主动走进学校、融入社区,参与到“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中来支持孩子走出家门,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开展的德育活动,使孩子在活动中愉悦身心,提高素质。

第四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1、要正确处理不爱和溺爱。有的父母只注重于自己事业的成功,对孩子的生活、学习、成长毫不关心,相互推委,或者把孩子全“托给”老人。有的父母只满足于让孩子吃饱、穿暖、玩好,忽视了对孩子感情上的倾注与投入,有的父母对孩子说话不讲究方式方法,随心所欲。有的父母甚至常常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辱骂孩子,随意伤害孩子的感情。这些态度和举动,将导致父母与子女间的感情疏远和隔阂,严重的甚至会使子女对父母产生对立和敌视情感。正如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所说:“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不爱有害,溺爱也有害。当今溺爱娇宠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有的家庭重智轻德,过分溺爱,使学生滋生“娇”、“骄”二气,学生难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品质,有的父母盲目认为,爱孩子就是要千方百计满足他的需要,尽量为他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有的父母认为,爱孩子就是要让他少受委屈,少有挫折,因此当孩子碰到困难时,马上想方设法为他排忧解难。有的父母总是意识不到孩子的缺点,当孩子稍有优点表露就赞不绝口,而孩子出现问题时则袒护有加。这样的溺爱娇宠,容易使孩子养成安于舒适、不求上进、怕苦怕累、自以为是、脆弱怯懦等不良习气和性格。难怪马卡连柯把这种过分的爱看作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因此,家长切不可溺爱孩子。2、要做到“尊重而不放纵”。谈到尊重,人们常常有一个误解,似乎成人才需要尊重,对孩子则大可不必,其实不然。从3岁孩童产生“我”的观念开始,“尊重”的要求就进入他们的心理要求。尊重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合作的基础,是成功教育的先决条件。实践证明,尊重孩子的家长才会赢得孩子的尊重,在家受到尊重的孩子才会去尊重别人。所以,家长应做到: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在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是训斥、打骂、挖苦、讽刺,而是查找原因,分析说理,帮助找出具体的改正错误的方法;在误解、错怪孩子时要勇于向孩子认错。当然,尊重孩子不等于放纵孩子,对孩子的言行应该在尊重的基础上加以管束。诸如故意顶撞师长、自私自利、贪玩厌学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用餐时把喜欢吃的菜放在自己的面前,用自己沾满饭粒的筷子到菜盘里拣菜,在街上购物得不到满足时大哭打闹……虽然看上去这些都是小事,但如果在这些小事上放纵孩子,使孩子养成骄横、自私、缺乏礼貌、不讲规则、明知故犯等不良品质,将贻误孩子终身。3、要严而有格。教育上,人们推崇“严是爱,宽是害”。因此,有的家长认为,对孩子要求越严越好,教育的效果与严格的程度成正比。于是,无论大小事,一概严得不得了,把孩子管得死死的。这种态度和做法,对孩子的正常发展有害无益。所以,家长要切实做到:⑴给孩子制定的目标,提出的要求,要循序渐进,慢慢提高。⑵严格要求要在尊重孩子个性发展、平等对待孩子、充分发挥孩子自主意识的前提下严格要求。⑶严格要求不等于可随便打骂孩子,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体罚不能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会造成身心伤害。4、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独立性、成人感越来越强,孩子“要独立”、父母“要维护权威”,这就造成了两代人观念上的距离、行为上的冲突,在现实生活中这类事情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所以,家长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总之,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启蒙性、奠基性、长期性,家长行为的潜移默化影响,会使儿童往往不加批判地,不自觉地受家长的影响,形成种种好或不好的习惯。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特殊作用不容忽视。

(来源:新阳光作文网/作者:李玉萍)

责任编辑:文禾

学“我的”语文就上新阳光作文

发表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资讯
说说
旗帜
学“我的”语文就上新阳光作文
若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致信邮箱(791541679@qq.com),我们第一时间处理。谢谢支持!
关闭
关闭